台灣1,700呎大宅 寄養孩子溫暖的避風港
這間位於台灣的1,700呎單層住宅,沒有舒適柔軟的梳化,但是有溫暖的真實陪伴及互動。屋主一家是寄養家庭,育有三名子女,同時把家居作為寄養兒童的避風港。
這間1,700呎單位的屋主一家是寄養家庭,除了育有三個小孩,也願意「打開家門讓愛住進來」,把家居當作避風港,寄養等待收養的孩子們。經過屋主與設計師反覆討論,設計師表示:「屋主希望在有限的公共空間內,可讓小朋友有充足的活動空間,我們第一個決定是去客廳化,超大長桌加中島,當作家人朋友的交誼及活動所在;沒有多餘電視牆,只有需要時從天花垂降下來的投影布幕,可一起共享歡樂的電影及KTV時光。」


玩具圖書櫃 陪伴幼童學習適應
客廳沒有一般家庭的梳化,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可收納玩具及圖書的櫃,搭配架高的地台,可收納大量的生活雜物,升降桌可獨立閱讀畫畫及桌遊。由於家裏成員的不同年紀及需求,需要有一個加大雙人的客房,主臥室要有King Size的訂做上下舖,可與學齡前的幼童一起陪伴共眠。孩童房有加大單人的上下舖,讓孩童學習適應與同齡的夥伴一起睡覺。設計師表示:「最滿意公共空間的大書桌兼餐桌,以及開放閱讀休憩區、彈性空間的串連性及生活多樣性。」


將兒子房打造成網紅直播空間
屋主剛上大學的大兒子,希望有一個像網吧一樣酷炫的房間,因此利用可調光變色以及可隨音樂節奏變換的智能燈光,打造一個下面是網紅直播空間,上鋪是發懶的加大雙人睡眠空間。


攀石牆區 環形跑道放電一流
另外為了增加家庭成員的互動樂趣,在中島往浴室的推拉門,採用了可塗鴉留言的黑板;以及在家中通往洗衣間的畸零角落,設置了一個可快速放電男孩精力的攀石牆區。設計師表示:「利用回字形動線,讓小朋友有追逐跑跳的活動空間,彈性空間對公共空間開放,帶入景深跟光線及綠意。」往孩童房的走廊則設置了大量的門片收納櫃,可支援各個房間及公共區的收納使用。



資料來源:思銳室內設計有限公司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相關文章:
台灣新竹五層高獨立住宅 白色極簡大廳療癒疲倦身心
如何簡約得來又有層次感?這個台灣設計告訴你關鍵在於線條
台灣過千呎大單位 酒店式設計的主人房齊備書房與衣帽間
台灣新北市近2000呎單位 大廳設百葉門窗使光線更柔和舒適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觀看更多「得意」家居設計:DesignIDK
加入DesignIDK粉絲專頁:DesignIDK Facebook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