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房子設先人紀念間 三代同堂親密無間
INSPIRATION GROUP 湯物臣·肯文創意集團 為廣州市越秀區一老房子活化,設計師運用現代開放式的觀念,打破空間的隔閡,令一家人更加親密
建於1919年的房子,住着馮老太太一家。她九歲從馬來西亞回到廣州讀書,一住就住了差不多一個世紀。隨着家族的人來來去去,老房子的間隔現在已不太適用。設計師將散亂、獨立的空間連繫起來,運用現代開放式的觀念,打破空間的隔閡,令一家人更加親密。馮老太太的丈夫過世,房子特設紀念空間,讓下一代、下下一代都能分享家族記憶,別有傳承的意義。
無界之居 親人親密無間
老房共有三層,幾十年前房子住着馮老太太和和馮老先生,以及五個孩子,為了滿足七人的起居生活,房屋切割成多個獨立空間。現在卻只有四個人(馮老太太和四兒子一家),空置而隔絕的獨立空間成為家的隔閡。比如老太太愛在二樓小偏廳喝咖啡,四兒子在頂樓工作間,兒媳在卧室上網,這樣一家人就只有吃飯才能見面。
設計師首先打通了正間和偏間的間隔,拆除隔絕兩間的承重牆,重新搭建鋼結構,改變整屋佈局。然後利用樓梯和電梯作用中軸,讓家人上下走動的地方連接各個功能空間,有四通八達之開揚感。而每個空間則採用開放形式,如一樓的廚房採用中西廚混合設計,移動趟門即可打通兩邊廚房。又例如孫子已到適婚年紀,為配合日後需要,設計師把他的房間獨立安排在三樓。房間緊連廁所和一間備用客房,兩間房的門可以雙向開合,變成一間房。
▲百年歷史的老房共有三層,位於廣州中心老城區,是典型的兩兩相鄰舊式臨街洋房。房型結構普遍偏狹長,加上不合理的窗戶設置,自然風和光線難以入屋,出現陰暗潮濕的問題。
▲設計師打通了正間和偏間的間隔,拆除隔絕兩間的承重牆,重新搭建鋼結構,改變整屋佈局。
▲設計師利用樓梯和電梯作用中軸,連接各個功能空間,有四通八達之開揚感。
▲因為樓梯和電梯是空間的唯一連接,設計師在各個走道加入「空隙」,讓住戶走動時有機會碰上家人,增加家人之間的交流,也增添探尋空間的樂趣。
▲「空隙」主要以玻璃組成,透明的玻璃讓家人增加互動,即使身在不同地方也能交流。
▲一樓的廚房採用中西廚混合設計,移動趟門即可打通兩邊廚房。
▲廚房也延伸至戶外花園,家人可一邊坐在室內,喝喝茶、談談天,一邊欣賞花園。
▲戶外小花園佈置精美,在大廳望出來別有一番享受。
▲孫子的房間與備用客房相連,方便日後成家之用。
▲與孫子房間相連的備用客房,兩間房的門可以雙向開合,變成一間房。
紀念先人 家族記憶融入家居
馮老先生雖然已過世,但他一直影響下一代,因此兒子委託設計師設計出紀念父親的空間。馮老先生是工學院的高材生,曾在戰亂時從海外歸國抗戰,也在嶺南畫派中佔一席之地。在二三樓之間的紀念空間,設計師裝上大銀幕,讓一家人重看家庭錄像帶,重溫和傳承家人珍貴的回憶。設計師也將紀念間設計成家人的聚會間,掛上馮老先生的畫作,一家人可以一邊欣賞畫作,一邊品茗,一邊談談家族的故事。
除了紀念間,設計師也透過古老的傢俱,紀念家族的百年歷史。馮老太太相當珍惜沿用至今的舊傢俱,是在民國時期購置的,部分從海外進口,十分珍貴。設計師精選27年件傢俱,委托有多年修復經驗的傢俱師傅翻新,再次走入下一個百年。
▲馮老太太和馮老先生一家。
▲家居大改造前。
▲改造後的二、三樓設紀念馮老先生的空間,大銀幕供家人回看錄影帶,重溫珍貴的家族回憶。
▲一家人也可在紀念間聚會,連繫感情。
▲馮老先生的酸枝木轉椅。
▲雞翅木套几。
▲馮老太太的單人椅、圓几,皆為酸枝木。
▲馮老先生的坤甸木書櫃。
資料來源:INSPIRATION GROUP 湯物臣·肯文創意集團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觀看更多「得意」家品:DesignIDK
留言